close

看到一篇新聞,有來自全國16所高中戲劇社學生在淡水做兩週的表演,表演的主題是:教育。


看到其中一篇內容:起床、上學、吃飯、放學,讀書、讀書、讀書學生就好像是在學校這間工廠上班的工人,
大人總是制定制度,從不過問學生意見,只會用一句''都是為了你好''帶過一切。


在我是學生的年代,我想如果可以,我應該也是那裡的一份子說。


可是過了那個年紀,經歷了許多事後,當自己有自己的孩子之後,回頭看這件事,我有不一樣的答案。


最近也剛好遇到兩件類似的事情,一個國中升高中,一個高中升大學,這兩個小朋友也剛剛好都曾經是我的學生。


國中升高中那個是因為考試沒考好,父母跟小朋友在選擇後續的路上出現了爭議。


高中升大學那一個,我是覺得依照他的程度考的還不錯,只是他選填的學校跟父母出現了落差。


對於這兩個小朋友,我給了兩個不一樣的答案。


國中升高中那一個,我給他老爸的建議,就是重考,給小朋友自己一次機會,也給父母一次機會,明年結果出來,兩邊也沒什麼遺憾了。


高中升大學那一個,倒是峰迴路轉,
就我是老爸的觀點而言,他父母沒有錯,我甚至贊成父母的決定,
選擇一個能有一技之長的科系學習,讓小孩子將來在出社會時具有餓不死的能力,
對父母的人而言,這是對小孩最好的選擇。
小孩的興趣,等你大學畢業有一技之長後,海闊天空,你想做啥就去做啥吧!

但是小孩卻說,他們選的科系他根本沒興趣,如果去念他會很痛苦四年。
孩子說,為何不給他一個機會相信他自己的選擇,
我跟他說因為這個選擇你只有一次,沒有後悔的機會,
而且你選的是一條很困難、很辛苦的路,孩子說相信我,我會努力給你們看的。
最後父母尊重小孩子自己的選擇,讓他自己念自己選擇的路。


我個人的想法或者我的邏輯是這樣:在大學之前,小朋友對這個社會了解多少?知道要離開家裡的保護,進入社會需要遇到多少的問題?如何擁有在這個社會生存下來的能力?


沒有進入社會前,小朋友永遠都不懂,可是真正進入了,知道自已欠缺了什麼時,卻什麼都來不及了。


在大學之前的孩子,如果我不知道孩子有什麼特殊的技能之前,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讀書,讀書、讀書、讀書...........


因為不知道孩子到底有什麼能力,我只能讓孩子不斷的儲備能量,讓他們將這些能量在大學聯考的時候爆發出來,有好的能量才有好的學校,至於孩子要選擇什麼那就是孩子的命了,但是最少,我們父母能做的最大努力,能做大約就是這樣了。


如果小孩在成長過程中,發現具有特殊的能力,是不是應該全力去培養?我想我也不會這樣做。


講一個例子:如果我的小孩對音樂有特殊的能力,全世界這們多人學音樂,可是真正苦學有成的有幾個?看過太多父母從小培養小孩學音樂,花了大量金錢,可是卻一事無成的人。


很多人會將一些成功的案例拿出來講,可是當將一些例子拿出來講時,請順便將其他同時期失敗的案子也拿出來對照這樣才公平說。


台灣有多少人在打棒球,去美國打的有幾個?去美國打然後登上大聯盟的又有多少,如果將這些人數拿出來比,或許台灣能登上大聯盟的比率只有萬分之一。


假設小朋友的特殊能力,是屬於那一種低成功率的職業別,或許當當興趣可以,可是要讓他專注在那上面我想我會反對。


或許看起來我是自私的,自己一個人否決掉一個可能的天才,如果我家裡像是王永慶家、或者家產過億的有錢人,有興趣就去做吧,將來如果變成一事無成也無關,自己快樂就好,因為有一輩子衣食無缺的後盾在支撐。


可是我們家裡不是,所以我不能拿一個未知的未來來賭博,如果是失敗了,誰來為我小孩子的將來負責?沒有人可以講我自私,因為我是以一個父親的立場來看一個小孩子的未來。


高中畢業已經18歲了,成年了。


18歲的小朋友該對自己的人生開始負起一部分的責任,雖然說對父母來說不管小孩子幾歲,永遠都是長不大的感覺。可是該放手的時候,也是要適度的放手,


我給我小朋友第一個最大的冒險就是他大學的學校跟科系,這是他為自己決定的未來,我們不能幫他們一輩子。


雖然說我們有義務幫他們選擇我們認為對的能力、學校,可是我們的選擇真的是對的嗎?


記得當初大學聯考很多家長都聽聞將來是電腦的時代,學電腦就沒錯,所以一堆人選了資工、資管等系,現在回頭看,當初熱門的科系,好像結果不是那樣的美好。


既然我們現在的選擇不代表一定對的,那在大學的選擇就放手給小朋友,讓他們學習對自己負責的時間也該到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喬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