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喜歡他在「股市投機第三課」裡面講過的一些話:

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

大投機家傑西.李佛摩在他的鉅著《股票作手操盤術》開宗明義指出,
「投機的競技始終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遊戲。但是這樣的遊戲愚蠢的人不能玩,懶得動腦筋的人不能玩,情緒平衡不佳的人不能玩,妄想一夜致富的冒險家更加不能玩。」除了智商,他提到的入門條件都和態度有關。

根據多年的摸索和見聞,我更能認同李佛摩所說,心態決定了做股票的成敗。我覺得做股票跟從事其它行業或學習技藝一樣,要有所成的必要條件都是ASK ,
A代表態度(Attitude),S是技能(Ski11),K則是知識(Knowledge),但態度貫穿其中。擁有積極正面的心態,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,才能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領域。
除了心態,知識與技能也不可或缺。知識要淵博、技術要精鍊的要訣就是累積,但除非心甘情願,我們怎麼可能日日、月 月、年年勤奮地重複做同一件事?
除非用科學的態度,我們又怎麼可能一點一滴地摸索出一套以簡御繁的方法?

在每個不同的領域,要達到職業水準的共同進程,不外乎擁有正面的心態、受到挫折然後知專業的不足、奉行刺蝟原則、應用科學的方法並嚴守紀律,以及不斷地操練並思考。

刺蝟原則
思想史家Isaiah Rerlin在其著名文章《刺蝟與狐狸》中,根據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 的一句話:「狐狸知道很多事,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。」
把人分成兩類:狐狸和刺蝟,狡猾的狐狸能想出無數複雜的策略來偷襲剌蝟,但刺蝟卻總是把自己捲縮成 一個長刺的小球,因而化解危機。
狐狸型的人把世界看得很複雜,對很多事情有興趣,但這些想法、目標或行動缺乏一致的願景,而刺蝟型的人喜歡用某個核心的、 基本的觀點來看待所有的事情。

刺蝟原則就是單純 單純才能集中力量

刺蝟原則就是「單純」,除了上述的說法,刺蝟原則也常被解釋為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領域,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發展方向,能把複雜的事情單純化,
「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領域」就是專業的精神,「能把複雜的事情單純化」說就專業化的過程或表現。

機會基礎成長vs能耐基礎成長

我們如果老是不停地換工作或趕流行的開店,工作內容又無相關性,工作經驗就無法累積。
反觀有些商號的負責人以經營百年老店的心態,堅守住自己最了解的 領域,可以把複雜的問題單純化。
在降低成本的同時,他們的產品、行銷或服務常能不落俗套又兼具了差異性,迎合了舊雨新知的需求,這不但為顧客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價值,也成就了自己的新價值。
即使處在夕陽產業,他們也可以存活,如果能有系統地跨越產業邊界,更能開創第二春。

大多數公司因抓到機會而崛起,也因機會不再而沒落,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和副教授李吉仁把它們歸類為「機會基礎成長」的模式。
少數公司以企業核心 競爭力為成長的動力,即使風雨如晦,也能雞鳴不已,被湯教授他們歸類為「能耐基礎成長」的模式,這些企業的刺蝟性格相對鮮明。
我在選股時,對過度多角化的 公司持保留的態度,因為它們多數的轉投資項目,都是以機會為基準的投資,而不是著眼於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常因此分身乏術。

我剛學習技術分析時缺乏自信,常廣泛地參加市場上的大盤解析,卻發現每一項建議個別來看都很有道理,湊在一起卻互相矛盾而難以適從。
我慢慢知道股票操 作從想法到決策需要一以貫之,才能當機立斷,明明白白地知道為什麼要買賣股票,操作時才敢下大注,節奏才會明快。
我不再重視媒體上的大盤解析,雖然也會參 考媒體推薦的股票,但主要的選股來源是基本面的訊息和技術線形。

我們要學習單飛,剪斷與他人之間的臍帶,才能在市場的考驗中茁壯,測試出適合自己的版本,
才能像Richard Driechaus所說:「一旦攀到高處,你會對自己的能耐大吃一驚。」

「股市投機第三課」陳進郎著,刊載於先探周刊


以下是他在他出的書『股市大贏家』的一些內容節錄:

「股市裡的兩把劍是技術分析跟基本面分析,技術分析中,包含了基本分析,但如果只掌握了基本分析還是危險,會有盲人騎瞎馬的感覺。」

陳進郎認為「技術分析」才是真正貼近市場的利器。

技術分析就是一種對市場心理的分析,
「這是個競爭的市場,指數如果一直創新高,大家都會賺錢,但指數會回檔,若有技術分析,縱使不賺大錢,你也不至於慘遭滅頂。」

技術分析是大股東買賣股票的軌跡統計紀錄,因為市場好壞大股東會先知道,
技術面操作原則是突破加碼、跌破減碼,而且要分批買進。

而他最常用的幾個技術分析指標:
季線、高點與低點所連接形成的壓力與支撐、還有KD指標。

技術面指標就是最基本的KD、K線、量價、MACD以及DIF五項,
其實都是交叉著看,用你的眼睛研判多空,只要明顯出現重大轉折,就是買賣點。

看的指標要少,但要精,季線是做股票最好的均線,因為它通常是中短線投資者參考依據,
而高點與低點所形成的壓力與支撐,也就是所謂的股票箱,也很重要。

陳進郎認為,大盤指數就是一個個的股票箱墊起的,下檔也是一個個股票箱跌下來的,
而一根長黑K線,就可以看到短線高點,反之一根長紅K線,就是短線低點,
至於KD指標,則要看周線與日線。

市場上大家都想賺錢,但卻都不敢追高,
他對觀察的個股做了實力調查後,等到大盤好的時候,他就去追漲停的強勢股;
同樣是漲停,還要從分時走勢裡比較,哪一支漲停股最強。

「一般人看到這種不斷漲停的股票,平盤都不敢追了,哪敢去追漲停?
但這是錯誤的觀念,因為能漲停代表它還有向上的空間,至於追高只是你付給市場的保險費。」

「小賺和大賺之間其實是有個『崁』,你只要觀念破了、融會貫通,你就上去了。」

買賣股票的週期:
一但大盤持續破底之際,買進不再破底的強勢股,
多頭行情之際,買盤面最強勢的股票,
多頭回檔之際,選擇抗跌性較強的股票。
多頭漲勢開始之際,追近領先創新高的個股,
多頭大漲後,慢慢轉進剛轉強的落後補漲股。

在今週刊552期
征服股海
副標:搜尋漲速最快的明日之星
陳進郎也談過一些話:
沒有人可以確定一家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錢,但股價雖沒有「絕對的」價格,卻有「相對的」價格,「相對的」價格來自於以下二種比較的基準。
第一種是,人們常把過 去一段時間看到的價格或自己的買進成本(賣出價位)視為正常,一旦目前的價位偏離了正常的水準,就會有「貴」或「便宜」的感覺;
第二種是,和別的股票相 比,某支股票就顯得「貴」或「便宜」。

當明顯的漲勢形成,如果我們用過去的基準而認為目前的價位偏高,那一定不敢追高,而且會輕易結束部位,此時,「有沒有比價空間」才是正確的選股之道。
就像農林拉大了資產股的比價空間,伍豐拉大了博弈股的比價空間。我們可能沒買到農林或伍豐這些領頭羊, 但可以退而求其次,買進比價上漲的股票。

認為投機客最重要的事,就是利用市場的缺乏效率,來提升自己賺錢的效率。
市場最缺乏效率的一點就是存在漲跌停板的限制。股價漲停板叫進常表示買盤尚未宣洩完畢,漲勢欲罷不能。
我看盤時會例行性地巡視個股漲跌幅排名,尤其關注那些即將漲停的股票。

原則上,我寧可等股價即將突破新高才積極介入,但如果該股挾著漲停的氣勢,逼近前波高點,我會迫不及待地進場,因為往往隔天一開盤,股價就創新高,而且賣盤惜售。
萬一該檔股票漲停無法叫進,我會考慮要不要軋平一些,但我通常不會做這麼短。

頭部確立後反彈 大幅減碼
對於不斷創新高的股票,我不預設立場,抱著「我要看看它們會漲到哪裡」的好奇心,除非能找到更會漲的目標,通常我不會賣掉上漲中的股票;
或者直到它們露出疲態時,比如持續出大量,上升角度趨緩、留下長上影線、融資使用率太高等,或進一步跌破短線底部時,我會更積極地換股。
我也知道多頭市場終有結束的一天,但不會急著想去抓住指數的頭部,我等頭部確立後的反彈波才大幅減碼。

常有人問我:「漲這麼多了,還能追嗎?」
我回答:「遲到總比不到好,但在還沒進入情況前,不要買太多;而且,不能抱著一買就要賺的心態,這樣的人不適合做股票。」

投機客的神聖使命,就是借由換股操作,替市場創造流動性,而市場也會給予回饋。
尤其是資金不多的投資人,更可以靈活換股,創造驚人的報酬率。
剛學習換股操作,我們難免會計較這樣做反而少賺了多少錢,等到越磨越利,隨著很多種股票的來來去去,我們也無從計算換股操作是不是賺得比較多,只知道資金正快速累積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喬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