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在想,將來的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?
因為自己本身也對將來很迷惘,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。
根據我知道、看到、感受到,勾勒出一些我的想法。
製造業為主的經濟,發展到一定高度就會停滯這是一定必然的趨勢。
因為製造業靠的就是單位產出,一塊錢可以為廠商賺多少錢。
一個技術員,每個人的產出當然不同,不同的產出出現不同的價值。
於是當你的產出出現成長,你就有機會獲得較高的薪水,如果你的產出不足當然薪水就少,這些都是必然的。
因為製造業靠的就是單位產出,一塊錢可以為廠商賺多少錢。
一個技術員,每個人的產出當然不同,不同的產出出現不同的價值。
於是當你的產出出現成長,你就有機會獲得較高的薪水,如果你的產出不足當然薪水就少,這些都是必然的。
台灣早期薪水低,於是一堆外商來台灣投資設立公司,
慢慢的當大家的經濟成長時,薪水相對上漲,這對一個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,這就是一個相當不好的現象。
以日本為例,當他們經濟高度發展時,薪資的上漲是必然的,必然的薪資上漲,出現必然的單位產出能力下降。
於是低薪資的台灣取代了日本的地位,成了製造業的新天堂。
當台灣薪資也出現成長時,理論上台灣應該會出現產業外移,可是這個現象卻在當時沒有嚴重的發生,
原因是台灣的勞工給自己增加了競爭力,單位產出的能力並沒有因為薪資的上漲而下降,表示勞工的生產力變相的也增加。
理論上這個平衡點如果不被破壞,台灣的競爭力是可以長期維持的,但是也只是維持在一定高度,畢竟人的生產力是有限的。
原因是台灣的勞工給自己增加了競爭力,單位產出的能力並沒有因為薪資的上漲而下降,表示勞工的生產力變相的也增加。
理論上這個平衡點如果不被破壞,台灣的競爭力是可以長期維持的,但是也只是維持在一定高度,畢竟人的生產力是有限的。
但是週休二日的實施,卻使得單位產出出現大量滑落,當勞工的單位產出出現嚴重的滑落時,廠商為了生存,只好出走。這是必然的結果。
日本經歷過那段時期,那時候成長的台灣洋洋自喜以為會取代日本。現在的台灣卻重複了日本的經歷。
我還記得小時候,最常聽到的,就是全世界工作時間最長的人,就是日本人,日本人很多人因為如此過勞而亡。
那時候覺得日本人是勞動的動物,現在想起來,或許他們不是願意如此,而是因為為了生活不得不如此。
我還記得小時候,最常聽到的,就是全世界工作時間最長的人,就是日本人,日本人很多人因為如此過勞而亡。
那時候覺得日本人是勞動的動物,現在想起來,或許他們不是願意如此,而是因為為了生活不得不如此。
在南部我所看到的勞工階級出現的情況是:
因為經濟長期不振,造成工廠出現虧損,出現虧損工廠裁員、收廠,出現了大量的結構性失業人口。
這些失業的人從年輕到現在50幾歲,一輩子可能從事的都是同樣的一件事,其他的什麼都不會。
或許他們在某些領域上很強,比誰都強,可是市場不需要他們,空有一身技藝,卻無處發揮。懷才不遇或許是他們的寫照。
因為經濟長期不振,造成工廠出現虧損,出現虧損工廠裁員、收廠,出現了大量的結構性失業人口。
這些失業的人從年輕到現在50幾歲,一輩子可能從事的都是同樣的一件事,其他的什麼都不會。
或許他們在某些領域上很強,比誰都強,可是市場不需要他們,空有一身技藝,卻無處發揮。懷才不遇或許是他們的寫照。
這些人一般有個特點,他們還有20年以上的壽命,有些還有孩子、房子要養,可是工作在哪?
沒有工作,沒有收入,只好吃自己,消費自然萎縮,
沒有工作,沒有收入,只好吃自己,消費自然萎縮,
東西買的原則從以前的買好的,變成買可以用的,從買可以用的變成有就好。
商家為了生存只好將利潤變低來吸引客戶,毛利變少,變成一個趨勢。
毛利變低,收入當然變少,於是出現倒閉、收掉,這也是必然,整體的經濟更是低迷。
惡性循環的結果,如果沒有其他的刺激,我想經濟只會長期低迷。
毛利變低,收入當然變少,於是出現倒閉、收掉,這也是必然,整體的經濟更是低迷。
惡性循環的結果,如果沒有其他的刺激,我想經濟只會長期低迷。
還好這幾年原物料上漲,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股活力,
因為物價上漲,整體房價全部上漲,這是必然。房地產的上漲會帶動周邊消費,這是一定的。
只是榮景能支撐多久?感覺這一波已經接近尾聲。
只是榮景能支撐多久?感覺這一波已經接近尾聲。
物價的上漲,也為商家帶來一股活力,以20%的毛利為例。
以前10塊錢東西,20%賺2塊。現在物價上漲假設變成20塊,毛利依舊是20%就變成4塊。
賺的錢比以前還多的假象。
以前10塊錢東西,20%賺2塊。現在物價上漲假設變成20塊,毛利依舊是20%就變成4塊。
賺的錢比以前還多的假象。
只是這是短期,就長期而言,消費能力會因為物價的上漲,出現萎縮,當出現這個現象時,低毛利的時代又將來臨。
感覺市場上正朝M型市場走,整個市場目前感覺要就要最好的,要就是有就好、便宜的。
兩極化的台灣,目前正在發生。
感覺市場上正朝M型市場走,整個市場目前感覺要就要最好的,要就是有就好、便宜的。
兩極化的台灣,目前正在發生。
經濟不振的原因,很大一部份,就是因為低價的競爭,
大陸進口的東西幾乎將台灣的本土產業幾乎取代,同樣的東西,人家就是比我們便宜,
就算不一樣,但是只要外觀一樣,就算質感不一樣又如何,大多數的消費者是無法分辨出其中的差別,
就算知道又如何?同樣的一根湯匙會因為台灣製的比較精緻就會比較好用嗎?
菜市場裡擺滿的滿滿的五金百貨、 衣服、褲子,哪一件不是大陸製?於是台灣的廠商只好收掉。
然後創意大量的流失,原因是:
以前如果你有什麼特殊的想法,只要你願意,每個工業區去跑跑,每個鄉鎮去問問,
以前如果你有什麼特殊的想法,只要你願意,每個工業區去跑跑,每個鄉鎮去問問,
你就可以知道這東西哪裡在做、哪裡批發。
然後去批、去拿、去訂作,很容易可以擺個小店面賣起你的創意、你特殊的品味。
現在沒有了,因為都是進口,變成你只能拿人家做好的,想要有特殊的想法,就要付出比以前更大的成本,讓人望而卻步。
慢慢的創意、活力因為現實協力廠商的不足,自然消耗、不見。
然後去批、去拿、去訂作,很容易可以擺個小店面賣起你的創意、你特殊的品味。
現在沒有了,因為都是進口,變成你只能拿人家做好的,想要有特殊的想法,就要付出比以前更大的成本,讓人望而卻步。
慢慢的創意、活力因為現實協力廠商的不足,自然消耗、不見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