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人類耳垢可分為2種,
呈乾燥屑塊的乾耳垢及呈濕黏液狀的油耳垢。
長崎大學研究發現耳垢差異是在於一個「ABCC11」的基因決定。
而且乾耳垢屬隱性基因,表示唯有從雙親各得一個才會是乾耳垢。
呈乾燥屑塊的乾耳垢及呈濕黏液狀的油耳垢。
長崎大學研究發現耳垢差異是在於一個「ABCC11」的基因決定。
而且乾耳垢屬隱性基因,表示唯有從雙親各得一個才會是乾耳垢。
得到的結論如下:
乾耳
中國(100%)
日本(69%)
印度(54%)
乾耳
中國(100%)
日本(69%)
印度(54%)
濕耳
美國(99%)
非洲、歐洲(97%)
俄羅斯(95%)
美國(99%)
非洲、歐洲(97%)
俄羅斯(95%)
因此推測:
乾耳基因起源於東北亞,然後傳散全球。
非洲及歐洲人多屬油耳可能是人類在未離開非洲時,就已經擁有油耳基因。
於是夾在非洲跟亞洲間的中亞、南亞,乾、油耳比例接近一半。
乾耳基因起源於東北亞,然後傳散全球。
非洲及歐洲人多屬油耳可能是人類在未離開非洲時,就已經擁有油耳基因。
於是夾在非洲跟亞洲間的中亞、南亞,乾、油耳比例接近一半。
特殊的是美國原住民約有3成擁有乾耳,
推測符合遠祖推論他們是由1.5萬年前由西伯利亞橫跨白令海峽,順便帶著耳垢基因一起移居美國。
推測符合遠祖推論他們是由1.5萬年前由西伯利亞橫跨白令海峽,順便帶著耳垢基因一起移居美國。
全站熱搜